2025年 5 月 18日, 星期日
新闻

动物体内转染

动物实验系列篇章之五——实验动物的采血法

实验研究中,经常要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液进行常规质量检测、细胞学实验或进行生物化学分析,故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血液的技术。采血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实验的目的和所需血量以及动物种类。 一、大鼠、小鼠的采血方法 (一)剪尾采血:需血量很少时常用本法,如作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制作血涂片等可与此法。动物麻醉后,将尾尖剪去约5mm,从尾部向尾尖部按摩,血即从断端 …

阅读更多 »

体内转染与CREB1基因沉默和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在西方国家占所有痴呆病例的17.6%,研究表明在世界东部地区,包括中国和日本人口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要更多。认知功能障碍广泛被认为是痴呆患者的经典特征。VD,以各种脑血管疾病为特征的损伤综合征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目前,V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更详细地阐明该病症背后 …

阅读更多 »

体内转染与高危大鼠角膜移植和CD25siRNA基因转移作用研究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致盲性角膜疾病的唯一方法。虽然角膜移植被认为是最常见和最成功的移植手术,但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低于一般预期。根据临床统计,88%的角膜移植片在移植后能存活1年,但只有55%的角膜移植片能存活5年。三分之一的角膜损伤是由免疫移植反应引起的。此外,高危受者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在35%以下,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主要挑战。现分享 …

阅读更多 »

转基因动物的那些事儿,想说你为什么这么难?

1980年底Gordon等人首次将克隆的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原核,然后移植于假孕的母鼠输卵管,培育出第1个转基因动物。这种将外源性基因用实验方法插入动物生殖细胞的基因组而获得具有插入基因特性,并能正常繁衍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 transgenicanimals)。转基因技术是生物学领域最新重大进展之一,已能渗透到生物学、医学、畜牧学等学科的广泛领域。转基因 …

阅读更多 »

体内转染(Entranster)与Egr-1表达下调和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研究

氯胺酮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的非竞争性拮抗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单剂量氯胺酮会产生一系列快速而显著的抗抑郁作用。然而,其机制尚不清楚。现分享一篇体内转染(Entranster)与Egr-1表达下调和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研究的文献,以供参考。

阅读更多 »

体内转染(entranster)与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研究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被认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的早期脑损伤(EBI)发病机制中的一个潜在关键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的治疗潜力已在多个脑损伤模型中得到证实,并被认为涉及炎症反应的调节。现分享一篇体内转染(entranster)与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研究的文献,以供参考。

阅读更多 »

体内转染(Entranster)与mir-200c在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中研究

MirRNAs不仅参与肿瘤的形成,也与肿瘤的分化和侵袭过程有关。然而,目前检测miRNA表达的方法有很大的缺点,如侵入性和不可再生性。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转移和耐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分享一篇体内转染(Entranster)与mir-200c在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中研究的文献,以供参考。

阅读更多 »

体内转染的方法与免疫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MS)研究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脱髓鞘性神经变性疾病。虽然M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CD4 + 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被认为是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哺乳动物非编码microRNAs(miRNAs)可参与免疫系统的功能。miR-155的表达与病人多发性硬化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