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和层析纯化抗体后,通常需要添加稳定剂以保护抗体免受降解。常见的稳定剂包括甘油、糖类(如蔗糖或海藻糖)、以及醇类(如乙醇)。添加这些稳定剂的目的是增加抗体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长期保存或反复冻融过程中。以下是常用稳定剂的添加浓度建议: 1. 甘油 (Glycerol) 甘油常用于抗体溶液的冷冻保存,以防止冰晶形成和蛋白质变性。推荐添加浓度为: 最终浓度:10- …
阅读更多 »荧光表达的细胞在冻存后72小时后再测荧光情况,可以吗?
荧光表达后的细胞可以在冻存后72小时再测荧光,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细胞存活率:冻存和解冻过程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存活率和状态。确保细胞在解冻后恢复良好,具有正常的形态和活力。 荧光稳定性:荧光蛋白的稳定性可能会随时间或细胞状态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确保荧光信号在解冻后仍然足够强且稳定。 冻存条件:使用适当的冻存保护剂(如DMSO)并在-80°C或液氮中冻存,以尽量减 …
阅读更多 »电镜包埋剂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理想的电镜包埋剂(electron microscopic embedding media) 应具有以下性质:黏度低,易透入,聚合均匀,聚合后体积收缩小,能耐受电子轰击,高温下不变形,对细胞成分提取少,精细结构保存良好,在电镜的高倍放大下,不呈现可见结构,有良好的切割性能,有适当的反差,对人体无害等。但实际上,现在所用的各种包埋剂都各有利弊。 包埋剂的种类很 …
阅读更多 »慢病毒感染,胶体金测出来很高,可感染效果很差的原因
慢病毒感染效率低,尽管用胶体金测试显示滴度很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病毒颗粒质量:虽然胶体金检测显示病毒滴度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病毒颗粒都是功能性的。有可能病毒颗粒已经失活或者结构受损,无法有效感染目标细胞。 病毒浓度与效价的差异:胶体金检测主要测量病毒颗粒的数量,但这些颗粒不一定都具有感染性。有效感染的病毒颗粒(感染性单位)可能比实际检测的数量要低 …
阅读更多 »免疫组化技术大全
一、免疫组织化学简介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 …
阅读更多 »PI染色与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的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 流式细胞术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于免疫学基础研究和逐步进入临床应用各方面,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的抗原成分进行标记分析,可区别多种细胞的特性,为细胞免疫的研究增加了有效的手段和帮助。 流式细胞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在保持 …
阅读更多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原则和分析标准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 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
阅读更多 »免疫共沉淀经验总结分享
免疫共沉淀: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的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结合的保持下来。 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