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很实际,也很关键,特别是在做质粒转化实验的时候容易遇到。
回答一:大肠杆菌电转后,4℃下操作是否会导致死亡?
不会直接导致大面积死亡,但确实会影响转化效率。
电转后的大肠杆菌处于一种“受伤”的状态,细胞膜被电击短暂打破,虽然迅速恢复,但暂时很脆弱。
如果在电转后没有及时给予复苏(比如在SOC、LB等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复苏30–60分钟),就直接在低温(如4℃)下静置或操作,会:
细胞修复过程变慢;
质粒表达延迟或失败;
最终表现为转化效率显著下降。
所以电转后建议:
立即加入预热的SOC或LB复苏液;
37℃摇床复苏30–60分钟;
再均匀涂布到LB平板上,进行过夜培养。
回答二:电转后的细菌真的比哺乳动物细胞还脆弱吗?
某种程度上,是的,短时间内的脆弱程度可以相提并论。
哺乳动物细胞电转后会启动修复程序,但死亡率也很高;
大肠杆菌电转则是物理性破膜,它没有线粒体和复杂细胞器,但也很容易被不良条件(低温、干燥、高盐、强震动)杀死;
没有及时复苏或者电转条件设置不当(电压过高、缓冲液含盐过多)都可能直接导致细菌死亡或质粒不进入细胞。
小贴士
冰冷的平板不会直接杀死细菌,但转化效率会降低;
电转时的“脆弱”,不是因为细菌“孱弱”,而是因为它们在“修复电击的伤口”;
想要高转化率,复苏是必须步骤。